精彩回顾 | 117周年校庆/72周年院庆活动——景观学系2024校庆报告会同济校友论坛

2024-05-25 新闻动态时间: skin1 31 views

   2024年5月25日,为庆祝同济大学建校117周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院72周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2024校庆报告会同济校友论坛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同济大学主办,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华建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由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由《园林》学刊作为特别媒体支持。论坛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的代表教师以及业界校友专家们,围绕“城市公园更新和单位附属绿地开放”主题开展报告和研讨。

活动合影



开幕致辞


上半场主持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副主任 汪洁琼副教授


致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 章明教授


   章明教授首先回顾了去年伊始的实践论坛,表达了对走出校园、走入校友实际项目中的展望,并表示世博文化公园项目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受到了老百姓和行业内的广泛关注。章明教授对华建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世博文化公园管理有限公司等承办和协办单位表示了诚挚感谢。最后,章明教授代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欢迎各位受邀专家、嘉宾和校友的莅临。


 致辞:华建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翁晓翔


   翁晓翔董事长首先对各位到访参观世博文化公园表示欢迎,并对同济大学117周年校庆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72年周年院庆,以及华建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25周年院庆表示祝贺。“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翁晓翔董事长希望在座各位在本次论坛中献计献策、群策群力。翁晓翔董事长还对位于世博文化公园中的双子山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随着世博文化园的开放,上海市民能够在市中心畅想青山绿水。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风景园林事业生机无限。



上半场主旨报告

1 《基于运营思维的城市公园EPCO实践》

水石设计董事长、创始合伙人 邓刚

  

   水石设计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邓刚的报告题目为《基于运营思维的城市公园EPCO实践》。报告指出:运营是决定城市公园、公共空间最终效果的核心要素。报告以水石设计全程组织参与的长春净月中央公园EPCO(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为例,分析了如何以运营思维贯穿全过程,极大程度影响城市公园的投资规模、功能业态和使用效果;展示了城市公园等公共空间的运营需要集合市场需求、技术能力、成本效益等多元知识结构和能力资源;提出只有懂运营的设计机构,才能做出“正确的设计”,并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2 《城市绿地开放与公园化更新》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讲师 李瑞冬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讲师李瑞冬的报告题目为《城市绿地开放与公园化更新》。报告回顾了近20年来城市公园绿地不同阶段的开放化形式,提出城市公园开放化面临的公权管理与使用之间的边界效应,通过对上海静安雕塑公园开放化改造设计案例解析,探索公园开放化的策略与路径,讲解不夜城绿地公园化改造设计的实践,总结分析绿地公园化改造更新设计的基本思路、策略与方法,进而探讨城市绿地向公园嬗变的多重属性。



3 《儿童友好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景观院上海分院常务副院长 沈豪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景观院上海分院常务副院长沈豪的报告题目为《儿童友好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报告就如何在儿童游戏设施的供给与使用,公益与运营中探讨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已从高速粗放的城市化方式转入提质升级的精细化发展方式,儿童友好城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儿童友好空间的“中国范式”囊括了从城市层级、街区层级到社区层级的方方面面,也形成了很多的优秀场景和案例,户外儿童友好型设施也越来越丰富地供给到各类空间中,设计等水平也与日俱增。但由于其儿童使用的特征,很多设施特别是游戏设施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安全、养护等各种问题。



4 《城市更新中的公园复兴》

上海翡世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创始人、FISH ART LAB设计主理人 潘山

  

   上海翡世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创始人、FISH ART LAB设计主理人潘山的报告题目为《城市更新中的公园复兴》。报告介绍了位于长宁区遵义路101号的上海虹桥公园的改造复兴案例。公园面积约1.87公顷。改造前,该公园功能单一、结构混 乱,缺乏互动性。设计团队从主体与连接、材料与日常、艺术与事件三个层面着手,重新规划了公园的空间布局,保留并调整了部分乔木位置,增加了活动草坪和功能场所,并引入了新材料如水洗石,打造自由曲线的路径和多功能的座椅与花池。 核心廊架“虹桥源亭”成为公园的新主体,结合数字化技术和艺术设计,提升公园的功能与美感。此外,设计团队在公园内 增设了多处艺术节点,如夸张色彩的Logo、长明黄色长凳、S形地景艺术装置和小拱门等,营造出充满活力和互动性的公共空间。改造后的虹桥公园不仅功能丰富,更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时尚多元、活力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




下半场主旨报告


下半场主持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学管理部副主任  沈洁副教授



5 《从尘封到鲜活:秀野文化与秀野园》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 赵彦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赵彦的报告题目为《从尘封到鲜活:秀野文化与秀野园》。报告在上海建设公园城市开放、共享、融合背景下,以上海嘉定秀野堂保护修缮活化利用为例,探讨低级别文保单位如何借助文化赋能、数字赋能的方式在实现附属空间开放共享的同时“让文物活起来”的可能性。认为在低级别文保单位修缮的过程中,可以围绕相关(秀野)文化演变与载体的挖掘、全过程数字化诊断、记录的介入,以及创新性展园一体、线上线下结合、ip形象塑造与场景运营等新质方式,激活文化遗产向文化空间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使之成为基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与载体。



6 《有形无界:聚焦上海公园城市发展的VIA设计实践与思考》

VIA维亚景观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孙轶家


   VIA维亚景观创始人、首席设计师孙轶家的报告题目为《有形无界:聚焦上海公园城市发展的VIA设计实践与思考》。报告以“有形无界:以微观视角聚焦上海公园城市发展的VIA设计实践与思考”为题围绕城市公园更新、开放的论坛主题,结合实践提出了“行为塑形”、“以形构形”的空间更新方法与策略。同时认为在城市更新与尊重绿色生态的背景下,更应关注城市公园内部空间结构梳理、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不放弃“以意创形”的可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园开放、打开围墙将绿意融入街区的界面处理的多种可能,把“融界”、“破界”视作当代公园城市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7 《城市林地中央公园的探索与实践》

华建集团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 袁晶


   华建集团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袁晶的报告题目为《城市林地中央公园的探索与实践》。报告从上海绿地空间建设现状出发,讨论了存量时代,绿地空间建设的最新进展,发现当前风景园林主要工作领域地类性质发生主要改变,即从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设计已经转变为农用地规划,同时,还讨论了相关配套政策的演变,明确了林地公园正在体系化构建过程中。此外,还总结了林地类公园规划设计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最后以南上海中央公园的案例实践,试图回应在林地属性不变的前提下,一座城市建设中央公园的可能性,并且分析了相关设计策略与方法,以此提供交流与借鉴。



圆桌讨论



   章明教授首先感谢了七位校友嘉宾带来的精彩报告,概括了几位嘉宾在报告中提及的实践项目工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及难点。针对这些问题,章明教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们提出建议,并畅谈对公园开放的想法,以实现将公园绿地更好向公众开放的目标。


 

  严国泰教授指出,公园能否开放主要体现在如何看待保护与开放的关系。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严国泰教授提出:公园开放模式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政策;公园开放模式需要政府、经营方、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公园开放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金云峰教授提出了对世博文化公园和世纪公园差异的思考。金云峰教授认为相比之下世博文化公园更加开放,内部包含了歌剧院、城市道路以及地铁出入口,让开放空间与城市形成更好的对接。然而,单位附属绿地原有性质并不是公园,如何将这些绿地变为开放公园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后续应推动风景园林专业进行更多元、全方位的规划设计。


 

   吴承照教授总结了现阶段公园主要存在的四个维度特征,并指出公园开放已从单纯的园艺管理开始向社会管理转变。吴承照教授认为必须改变公园的固有观念,将其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区,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并提出五个转变:公园休闲概念的转变;公园游憩体验的转变;设施舒适性、美观度的转变;边界观念的转变以及公园商业化的转变。


 

   王玲副教授通过对附属绿地开放的切身体会,指出现阶段缺乏对附属绿地开放的相关政策以及前期评估意识,导致高校和政府周边聚集大量开放的附属绿地,弱化了开放绿地的公众参与和生态效益。王玲副教授提出了通过规划者引导政府决策,基于生态效益、社会属性和经济价值,形成一套从前期营建到后期维护全流程的附属绿地开放评估体系。



闭幕总结


   章明教授对各位嘉宾分享了丰富的公园开放实践的精彩报告表达了感谢。章明教授指出,我们正在从正向的实践中推进政策的改变与优化,这也是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力所能及的工作。最后,章明教授再次感谢了华建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这次在双子山参观游览和学习的机会,以及各位业界校友专家的支持,并希望明年举办景观学系校庆报告会同济校友论坛时各位能继续拔冗参加。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