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
“ 到城市中去、到自然中去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觉醒,都始于对自然的凝望与对话;每一座城市的生长,都镌刻着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密码。在风景园林教育领域,我们始终相信,真正的课堂不在封闭的四面白墙之内,而在城市街巷的烟火肌理中,在江河湖海的呼吸韵律里,在草木荣枯的生命轮回间。
同济大学作为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开拓者与引领者,自建系以来始终秉持道法自然、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我们深知,当代风景园林学科肩负着链接人文与生态、重塑城市与自然关系的时代使命。然而当下教育实践中,过多课程仍困囿于方寸之地,在图纸与模型中勾勒理想蓝图,却与真实场域的温度渐行渐远。这种割裂不仅削弱了设计师感知土地脉动的能力,更让学科失去了回应公共生活痛点的敏锐触角。
为此,我们郑重倡议:“到城市中去、到自然中去”,让教育回归真实场域,让设计扎根大地呼吸。走进城市肌理,丈量街巷尺度,触摸历史建筑的砖石质感,倾听市井生活的生动叙事。在菜市场的晨光里理解空间活力,在老城厢的皱褶间读懂城市记忆,让设计方案真正承载起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自然怀抱,观察候鸟迁徙的轨迹,感受季风吹拂的韵律,在掇山置石与绿水青山的对话中领悟东方传统的营造智慧,让生态修复成为传承千年的人地伦理实践。
我们呼吁构建流动的课堂:将设计课搬进社区营造现场,让植物认知课扎根郊野山林,使历史理论课行走在古城墙下。通过城市针灸微更新实践培育社会责任感,借助自然疗愈生态观测磨砺专业洞察力,在跨学科工作坊中培养系统思维。这种教育转型绝非简单的场景置换,而是重构知识生产范式,让每个设计决策都饱含对土地伦理的敬畏,每项研究成果都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芒。
让我们怀着对土地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对自然的敬畏,共同走出教室,融入城市与自然,扎根土地、感知自然、洞察人心。在每一块场地上播种理想,在每一次设计中绽放初心。
这不仅关乎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革新,更是在培育一代代大地治愈师,让他们带着土地的体温与自然的智慧,构建人与自然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
2025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