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10日,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在深圳成功举办。会议主题为“百姓园林 共享风景”,本届年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共有来自风景园林及相关行业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媒体等1800余人参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30余位师生出席此次会议,章明、韩锋、刘悦来、张德顺、董楠楠、申佳可6位教师作主旨报告与分论坛报告。
我系参会师生合影
会议报告
刘悦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题目:社区花园社会创新⾏动实验—从花开上海到花开新疆
9日下午,刘悦来副教授在主会场作大会主旨报告。报告通过上海社区花园城市微更新、新疆社区花园建设的案例,强调了社区居民参与公共空间规划和治理的重要性,展示了不同类型的自主更新系统、人才培养和公众参与机制,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重建了社区,实现了生态和社会修复。报告最后提出,如何让风景园林专业力量更好地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呼吁与会者共同探索可持续的社会行动和实验路径。
章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长江学者,教授
题目:面向城市建成环境再生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拓展
10日上午,章明教授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分会场作报告。报告聚焦生态文明战略下的城市更新,顺应新时期存量发展目标及风景园林专业学位调整,提出风景园林的知识体系需不断适应环境动态变化,总结3大模式转变:城市更新的路径转变、“场域”关系的视角转变、风景园林的身份转变。在建成环境再生的“六维空间再生体系”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出知识体系拓展的6个维度。倡导“大设计观”下多学科、多领域、多工种的设计跨界与融合,推动风景园林共同体为建成环境再生创造新价值、新范式。
韩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委会主任委员
题目:⽂化景观遗产保护体系建构
10日上午,韩锋教授牵头并主持了“风景名胜与⽂化景观”主题论坛,并在“风景园林视⾓的城市新发展模式”特别论坛作报告。报告指出,面向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的重大需求,在国际世界遗产保护“连接自然与文化”前沿中,示范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哲学理念、实现成就和遗产保护,填补国际遗产保护“自然与文化的裂痕”,探索在国土空间建立“基于中国文化自然观”的杰出人地互动文化景观保护体系,提升对中国文化景观价值的认知,持续引领国际文化景观遗产保护。
张德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
题目:城市绿地干旱生境的园林树种选择理论与方法
10日上午,张德顺教授在“园林植物研究与应⽤”分会场作报告。城市化导致了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报告分析了生态系统的群落及其结构组成层次、干旱阶段和特征,以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同的尺度、阶段和过程动态维度机理,通过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生理特性构建指标体系,筛选园林树种用于城乡干旱生境,丰富植物选择种类的目标。运用生态调查方法建构评判模型,划分城市绿地干旱生境类型,以此构建基于不同生境类型的树种选择模型,“适地适树”的规划配置树种为园林植物响应气候变化提出了“精准适策”的理论和技术对策。
董楠楠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
题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风景园林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10日上午,董楠楠教授在“大手拉小手”对话沙龙作报告并进行座谈讨论。报告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风景园林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为主题展开,从文化传播、绿色低碳、生态技术,国际合作和交叉创新等维度出发,介绍了近年在上海等地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创新探索及其人才培养的相关案例,其后在座谈讨论中,与学生代表交流了风景园林新技术对于年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赋能的话题。
申佳可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研究生教学主管,副教授
题目:基于⽣态感知的景观⽣态格局构建新思路与实施框架
10日上午,申佳可副教授在“百姓园林与青年风景园林师实践”分会场作报告。报告探讨了基于生态感知的景观生态格局构建新思路与实施框架。报告首先反思了传统景观生态格局构建方法,指出其以客观生态绩效为评价基础,较少考虑人类的主观感知与需求。基于此,提出了生态感知的概念,强调以人类为景观空间的使用者、塑造者,将感知过程作为格局构建的主导因素。生态感知分为四个层次:直观感受、特征认知、价值评估和需求匹配,通过整合自然特征与人类价值观,形成社会-生态复合网络,这一研究成果为景观生态格局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颁奖仪式
10日下午,大会闭幕式分别进行了《中国园林》2023年度优秀论文、2023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的证书颁发仪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共获得《中国园林》优秀论⽂4篇。包括一等奖1篇,为《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使命》(作者:刘滨谊);二等奖2篇,为《游目与观想:城市公共空间复合意象构建》(作者:章明、吴尤)和《远程耦合:绿色基础设施绩效评价的空间生态智慧》(作者:王云才、刘玲);三等奖1篇,为《从《哲学树》到“哲学树”:关联性文化景观自然原型象征意义的解读途径研究》(作者:张鹏、韩锋、杜爽)。
同济设计集团牵头申报的3项作品从1068份优秀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共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类3项,其中规划设计一等奖2项,包括“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和综合环境工程(一至三期)”和“滴水湖环湖80米景观带工程1标”,规划设计三等奖1项,为“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万泉河滨水生态景观概念规划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荣誉奖1项,为“创智元启——数字化赋能的农园超维焕新”(设计者:步若凡、姚菁怡、潘优,指导老师:刘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