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系校庆报告会----同济教师之景观实践论坛顺利举行

2021-05-21 新闻动态时间: skin1 293 views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2021校庆报告会暨2021(第十五届)世界风景园林月科普宣传活动(上海)闭幕式于2021年5月15日顺利召开。上午的第一场报告会由景观学系教师进行景观实践分享。上半场由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景观学系原主任韩锋教授主持,嘉宾们从乡村振兴、大工程观、城市风貌、实践教学等不同角度探讨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与理论;下半场由景观学系主任章明教授主持,嘉宾们则从生态规划与设计、公园城市、城市更新等重要领域展开。最后,章明教授进行总结,他提出景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未来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宏大事业中大有可为。

张德顺  教授

乡村振兴中的风景园林规划

张德顺教授分析了中国农业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乡村振兴是国际社会和中国的发展战略,根据最近30年来的实践经验,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优化三农结构,农业、农村和农民协同进化”等十二条乡村振兴方法。最后他总结道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问题,各地情况各不相同,但规划设计的目标是一致的,聚焦振兴政策,吸纳扶贫资金,动员社会参与,完善工作体系,明确职能职责,精准资源配置,将专业知识写在绿水青山演化的大地上。

金云峰  教授

大工程观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技术与方法的挑战

金云峰教授演讲的关键词为:规划设计,实践挑战,技术方法,休闲生活圈。在大工程观与复杂项目的议题下,他提出风景园林要逐步对接《华盛顿协议》的基本要求,从传统工程观转变到大工程观。“大工程观”并不是工程项目的大小,而是指工程思维的复杂性与集成性、理性与经验性、创新性与实践性,是从单一的“服务施工建造导向”向全面的“驾驭现代风景园林工程综合导向”转变。接下来他介绍了规划设计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应对项目管控。最后,金老师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总结了有景观特色的一套方法——原型设计,是对接工科教学国际标准《华盛顿体系》的本科工程教学体系工科认证。

吴伟  教授

略谈景观风貌治理

吴伟教授回顾了景观风貌治理的历程,由此引出当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比多地的城市设计,指出在景观风貌治理实践中遇到的导控实效性难题,如色彩、材料肌理、风格等面临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困境。他提出须顺应思维科学领域的特点,而不能照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方法,并例举了城市色彩的15大有机结构类型。最后吴教授结合治理实践案例及景观风貌的规划评估等研究成果,提出从以下方面突破当前我国景观风貌治理的困境:物业肖像权“公”与“私”的立法界定、从散乱多元走向有机多元、破除学科壁垒、进一步加快地方立法直至国家立法,伴随着城市设计的完善同时实现风景园林从二级学科到一级学科的职能升级。

沈洁  副教授

时空观下的设计推演与特质显现

沈洁副教授指出,特质是时间作用下场地独一无二的内涵,以历时性(过去、现在、未来)和在地性(地点、地方、地域)为基础的“时空观”框架有助于设计师在尊重场地的前提下,去发现并理解场地特质,并通过设计将这种特质传达出去,让其他使用者也能感同身受。这对于风景园林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素质。然后她以云瑞公园的项目实践为例,分析了时空观下设计推演的过程。

王云才  教授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需要地方性的生态逻辑

王云才教授用“生态修复修复什么?”的问题引出对生态逻辑的三个总结。生态修复的对象是生态受损的地区,修复的是“关系”。第一个生态逻辑为地方性主导,主要包括Locality,coexist,integrity,dominance四个关键词,是理解生态修复地方性的重要概念。第二个生态逻辑为协调关系(调理),生态空间修复的关键切入点是循环系统、生态梯度、以及生态空间多样性。当前国土空间体系中的致病机理主要包括应有的生态过程减弱甚至中断、生态过程多层嵌套复杂化、生态空间的单一化和孤岛化。第三个生态逻辑是地方性解决方法,每个空间应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如在河谷中最重要的是让自然做工、恢复山谷动力系统、三维绿量增加,从而为城市生态系统改善提供原动力。

汪洁琼  副教授

水绿生态智能支撑下的滨水生态实践

汪洁琼副教授的演讲从践行者的生态困惑引入,提出以生态系统服务效能为核心的循证是从经验主义设计转向科学客观可度量循证设计的关键,并介绍了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水绿生态智能分实验中心在水绿生态实践方面的进展。在水生态实践方面,阐述“三水合一”的学科融合理念,通过太仓工业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和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先行段(闸口公园)两个实践项目,展示了如何通过水景观的形态优化、水环境的效能提升、水生态的服务增效,达成形态与功能的交互演进。

张琳  副教授

淄博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传导

张琳副教授分享了淄博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规划实践,强调两个要点,一是公园城市与国土空间二规划的二元互动——战略层面公园城市规划高于国土空间规划,指导国土空间规划,规划层面国土空间规划为公园城市上位规划、公园城市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实施层面公园城市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用地上无缝衔接,完全对应;二是评价、规划、传导三个体系的三元耦合——构建“五要素、十五维度、二十六组”评价指标体系、九大规划策略和传导体系,进行基于专题、规划、导则三位一体的建设公园城市的项目编制。

邵钰涵  副教授

景观城市更新之绿地网络重构——以烟台开发区城市更新为例

邵钰涵副教授以烟台开发区东区的城市更新为例,介绍了烟台开发区东区更新的背景与契机。该更新规划主要从土地资本的潜能释放、人的价值映射两方面出发,意在营建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重要媒介,是不同功能空间的粘合剂。东区给我们的启示是城市更新的4大价值转向:从建筑到景观、从分隔到融合、从刚性到弹性、从长期到临时。最后,她提出东区的更新模式是可复制的,要意识到景观可以作为城市更新媒介,关注绿地系统区域性重构与功能嵌合,重视资本逻辑与人本感受视角的博弈。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