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佳可
研究生教学主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城乡规划学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1项、青年科学基金1项、博后面上基金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获上海市博士后日常经费拟资助、黑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8/15);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Citie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Indicators》等中科院1区TOP的SCI/SSCI期刊,以及《中国园林》《风景园林》等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知网高被引作者,H指数13;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Land Use Policy》《Landscape Ecology》《Ecological Indicator》《Land》《风景园林》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于景观生态规划与修复、传统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生态基础设施效能优化、生态感知与数智化景观设计等领域的研究。
教学课程:
本科生《景观总体规划》《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线上精品课)《景观生态学》(智慧树网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研究生《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英文)课程。
学术论文:
1. Dynamic relationship modeling and utility assessment of flood regulation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5;第一作者;SCI检索(2024年影响因子9.8,环境科学与生态学1区TOP)
2. Nesting Landscape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Assessment to intensify rural landscape regionality and uniquenes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25;第一作者;SSCI检索(2023年影响因子9.5,社会学1区TOP)
3. 基于生态感知的景观生态格局构建新思路与实施框架;中国园林;第一作者;2024
4. Build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network with multi-scenario connectivity based on network fault tolerance index and networking technology in graph theory;Ecological Indicators,2024.7;第一作者;SCI检索(2023年影响因子:6.9,环境科学与生态学2区TOP)
5. Optimizing Landscape Structure of Hybrid Land Use in Ecological Corridors Based on Comprehenive Benefit Index in Metropolitan Area;Forests,2023.8;第一作者;SCI检索(2021年影响因子:3.282)
6. Improv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Network Connectivity in Urbanizing Areas from Dual Dimensions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Ecological Modelling,2023.6;第一作者;SCI检索(2021年影响因子:3.512)
7. From GI, UGI to UAGI: Ecosystem Service Types and Indicators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Response to Ecological Risks and Human Needs in Global Metropolitan Areas;Cities,2023.2;第一作者;SSCI检索(2021年影响因子:6.077,社会学1区TOP)
8. An improved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setting of ecological corridors in urbanized areas;Urban Ecosystems,2022.10;第一作者;SCI检索(2021年影响因子:2.686)
9. 中国乡村景观特征评价的发展和展望;风景园林;2022.3;第一作者
1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的洪涝调节服务需求制图与生态空间优先级识别;中国园林;2022.2;第一作者
11. Allocating and mapping ecosystem service demands with spatial flow from built-up areas to natural space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1.12;第一作者;SCI检索(2021年影响因子:10.753,环境科学与生态学1区TOP)
12. Identifying and Setting Linear Water Space Priorities in Co-Urbanized Area Based on Multiple Levels and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Land;2021.7;第一作者;SSCI检索(2021年影响因子:3.905)
13. 基于多重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指数的生态空间优先级识别;中国园林;2021.6;第一作者
14. What are the appropriate mapping units for ecosystem service assessments? A systematic review;Ecosystem Health & Sustainability;2021.3;第一作者;SCI检索(2021年影响因子:4.971)
15. Identifying and setting the natural spaces priority based on the multi-ecosystem services capacity index;Ecological Indicators;2021.2;第一作者;SCI检索(2021年影响因子:6.263,环境科学与生态学2区TOP)
16. 生态系统服务制图单元如何更好地支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2020.12;第一作者
17. 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由空间结构优先转向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生态空间体系构建;风景园林;2020.10;第一作者
18. 韧性城市社区规划设计的3个维度;风景园林;2018.12;第一作者
19. 乡村景观格局特征及演变中的多尺度空间过程探索——以乌镇为例;风景园林;2020.4;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
20. 景观性格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管控中的应用;风景园林;2020.1;第三作者
21. Effects of Landscape Development Intensity on River Water Quality in Urbanized Areas; Sustainability;2019.12;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SCI检索(2020年影响因子:3.251)
22. Backcasting approach with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 for assessing effects of land use policy using GeoSOS-FLUS software;MethodsX;2019.6;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
23. Identifying characteristics of resilient urban communities through a case study method;Journal of Urban Management;2018.7;通讯作者
24. 适应城市增长的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优化;中国园林;2018.10;导师一作本人第二作者
25. Ecosystem service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for adaptation to urban growth: function and configuration;Ecosystem Health & Sustainability;2018.5;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SCI检索(2021年影响因子:2.792)
26.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风景园林;2017.4;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
27. 基于韧性特征的城市社区规划与设计框架;风景园林;2017.1;第一作者
28. Changeability: A Resilience Framework of Urban Community;德州奥斯丁大学“第二届国际生态智慧论坛”(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cological Wisdom)会议论文;2016.11;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
29. 论John Lyle的人文生态系统设计思想体系及其实践意义;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年会论文;2016.9;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
30. 基于韧性特征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探讨;住宅科技;2016.8;独立作者
31. 威尼斯城市景观在多水环境下的适应性发展;风景园林;2016.6;第一作者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5257081301,基于生态感知的城市绿地人-境互动机制及其优化研究:以上海大都市区为例,2026-01-01至2029-12-31,50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重点项目, 52238003, 宜居城乡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以西南山地为例, 2023-01-01 至 2027-12-31, 267万元, 在研, 参与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52208076, 大都市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胁迫效应及风险评估机制——以上海市为例, 2023-01-01 至 2025-12-31, 30万元, 在研, 主持
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委员会,第71批面上资助二等,2022M712407,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效度提升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格局优化——以上海大都市区为例,2022-06至2024-4,8万元,结题,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51978479, 图式语言尺度嵌套机理及其适应性设计方法——以沪宁杭地区为例, 2020-01-01 至 2023-12-31, 60万元, 资助期满, 参与
6. 国家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9YFD1100405, 乡村生态景观营造关键技术研究——乡村生态景观环境及特征数字化识别技术研发, 2019-11 至 2022-12, 150万元, 结题, 参与
7. 同济大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22120200082, 国土空间生态规划及其环境效应, 2020-05 至 2021-05, 20万元, 结题, 参与
8. 国家科技部,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2017YFC0505705, 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2017-07 至 2020-12, 188万元, 结题, 参与
荣誉与奖励:
1. 2024年同济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 同济大学, 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线并行,两翼齐飞:新时代风景园林引领绿色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2025,排名5/5
2. 2024年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知识+能力”图谱建设项目,《风景园林前沿实践》,2024,排名6/9
3. 2024年同济大学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示范课程,《风景园林前沿实践》,2024,排名5/10
4. 2023年,《中国园林》2022年度优秀论文,《中国园林》杂志社,排名1/3
5. 2022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1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6. 2022年1月,黑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伊春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5年),2020年度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排名8/15
7. 2021年,上海市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16w)
8. 2020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9. 2018年,首届棕榈杯《风景园林》优秀论文一等奖,《风景园林》杂志社,排名2/3
10. 2017年,博士研究生新生国家奖学金
11.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12.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专利获批:
《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水灾防治服务需求制图方法》,同济大学,2024,排名2/2;专利号:202111128489.7;类型:发明创造
会议报告:
1. 2025年9月,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2025年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汇报主题:《由国土生态空间到城市绿地:从生态绩效到生态感知的一体化研究脉络》,重庆。
2. 2025年9月,第四届建筑领域青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墙报展示,北京。
3. 2024年11月,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汇报主题:《基于生态感知的景观生态格局构建思路与实施框架》,百姓园林与青年风景园林师实践分会场,深圳。
4. 2024年11月,“生态与健康——从综述研究到景观实践”交流会,汇报主题:《系统性综述:方法概览及其应用实例》,上海。
5. 2024年8月,清华大学主办“洞见未来:2024建筑类学科青年学者交流会”,汇报主题:《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国土生态空间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路径》,北京。
6. 2024年7月,“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同济论坛(2024),汇报主题:《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动态关系的效度评估作为应对快速城市化地区洪涝风险的一种生态智慧》,青年学者论坛,上海。
7. 2023年11月,Tongji University & Hungarian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 Workshop,汇报主题:《Green Infrastructure and its Ecosystem Service》,上海。
8. 2023年5月,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交叉“生态规划与城乡生态修复”学术交流会,汇报主题:《结合能力、成本和连通性构建城市化地区景观生态网络的多情景方法:基于图的组网技术》,上海。
9. 2022年7月,“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同济-江西农大论坛(线上),汇报主题:《挖掘中国乡村景观特征亮点——做生态智慧引导下的乡村景观保护与规划》,线上。
10. 2021年6月,2021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风景园林研究生论坛,汇报主题:《参加融合空间功能与结构优先级的景观生态网络优化: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途径》,北京。
11. 2017年7月,“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同济-西建大论坛(2017),青年论坛,主题报告,西安。
12. 2016年7月,“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同济论坛(2016),青年论坛,主题报告,上海。